纸页轻薄却重如山河——《老报刊里的日本侵华实录》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侧记
一套4卷本(6册)的史料集,2015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300余篇泛黄报刊文章,穿越80余年硝烟,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郑重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些纸页薄如蝉翼,却重如山河。
一套4卷本(6册)的史料集,2015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300余篇泛黄报刊文章,穿越80余年硝烟,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郑重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些纸页薄如蝉翼,却重如山河。
9月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经智珍老人(前)和其长子何敏翔在南京家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历史的钟声再次回响,“铭记历史,守护真相”这八个字愈发凸显出沉甸甸的分量。真相是历史的基石,忘记真相就等于背叛过去;铭记历史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守护和平的前提,容不得半点模糊与篡改。
9月1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携手承办的《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开展。展览设《历史记忆:来自海内外的文献典藏》《共同记忆:基于真相的文献研究》《世界记忆:面向全球的文献传播》三个单元。展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日本军国主义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野蛮疯狂的掠夺破坏,给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带来了惨绝人寰的灾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
九三大阅兵,阅兵式上所可能出现的各种新式武器,对国家而言,是工业实力、科技水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具象化符号,对人民而言,是中国人民多年努力和付出的结晶,但是对这个世界而言,这场阅兵绝不只是一次国防硬实力的集中展示,同时还承载着为世界人民打破历史迷思、还原历史真
曾在2024年8月19日NHK直播节目当中,脱稿喊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以及“勿忘南京大屠杀、勿忘慰安妇、勿忘731部队”的中国籍主播胡越,近日判决出炉了。
这场看似劳动纠纷的案件,实则撕开日本媒体历史修正主义的伪装,让“正视历史”与“舆论管控”的对抗摆上台面。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历史的钟声再次回响,“铭记历史,守护真相”这八个字愈发凸显出沉甸甸的分量。真相是历史的基石,忘记真相就等于背叛过去;铭记历史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守护和平的前提,容不得半点模糊与篡改。
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的爆炸声撕裂了东北的夜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古老中国的安宁。从白山黑水到黄浦江畔,从太行山麓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在血与火中觉醒。8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名字与故事,依然在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回望波澜壮阔的抗战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
9月1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携手承办的《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开展。展览设《历史记忆:来自海内外的文献典藏》《共同记忆:基于真相的文献研究》《世界记忆:面向全球的文献传播》三个单元。展厅
八十年过去,中国人还是没等到日本的一句道歉。如果说老一辈的回避是刻意沉默,那么新一代的陌生,更令人心惊——日本年轻人,为什么对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慰安妇这些血腥过往知之甚少?他们从小学习的历史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又省去了什么?日本年轻一代的集体记忆断层,
就在我们的九三阅兵前夕,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做出判决:一名中国籍播音员,被要求赔偿 1100万日元。原因是什么?他在日本 NHK 的直播节目里说了“钓鱼岛是中国的”,以及“勿忘南京大屠杀,勿忘慰安妇”。
80多年过去了,南京城下的悲鸣早已消散于历史的风中,但那段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其惨烈与残酷程度,仍远超许多人的想象。南京大屠杀并非一场偶然的失控,而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系统性的极端暴行。其背后诸多触目惊心的内幕,至今仍在拷问着人类良知,需要被世人更深、
暗红色的血迹早已渗入金陵城的砖石,但记忆从未褪色。1937年冬天的南京,成了一座被撕裂的城市,也是一座见证不屈的城市。
曾在2024年8月19日NHK直播节目当中,脱稿喊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以及“勿忘南京大屠杀、勿忘慰安妇、勿忘731部队”的中国籍主播胡越,近日判决出炉了。
然而,伴随着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绞杀也悄然启动 —— 豆瓣上 1.2 万条差评蜂拥而至,各种抹黑言论甚嚣尘上,有人声嘶力竭地控诉 "照相馆都是影响人情绪的,有什么好看的,坚决不去看,都是煽动人,不能看",更有甚者直接断言 "电影不好,不能去看
近日,一位80多岁的奶奶每日乘公交车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刻有遇难者名单的哭墙前默默流泪。她在此找到了被日军杀害的父母的名字,这座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无数家庭破碎记忆的重聚之地。
9月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携手承办的《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酒泉路旧址开展。来自社会各界的150余人参加了开展仪式。